•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八秩荣光 百岁风华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专项慰问活动综述

  在举国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全民瞩目第十五次大阅兵的荣光时刻,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怀着崇敬与关怀之情,组织慰问组前往老兵住处,对分会 15 位老战士及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一、统筹部署,冒暑慰问践初心

     欣逢八一建军节与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副秘书长王志琦特地组织一批高科技健康产品,无偿捐赠以用于专项慰问,活动帷幕由此拉开,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团队全力以赴,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1. 高效组织:在蔡平会长全面支持下,副会长艾幼明、秘书长黄小宁牵头拟定通知、明确注意事项,会员朱铁汇负责慰问品登记发放,随叫随到。陆海英负责整体协调与进程汇总,与刘爽收集整理材料,并共同完成通稿撰写、文章配图。宣传部主任李莲负责对外宣传与材料上报工作。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团队同心协力,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2. 会员参与:分会共40人次参与活动。大家无惧酷暑,毅然分路前往;许多人克服身体不适、需照顾家庭或个人就医等困难,主动报名,纷纷表示:“老战士年事已高,应多去看望,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社会与研究会的温暖。”

     3.人员背景:与2020年军部110位老战士、慰问66位的规模相比,如今老战士仅余15位,其中百岁以上达7人,慰问工作更显珍贵。

     二、温情慰问,老战士风采照初心

     慰问组走进老战士的家中、养老院和病房,近距离感受他们“老当还益壮、平战都先锋”的精神风貌和苍松傲雪、初心如磐的动人风采。典型事迹如下:

     (一)伉俪英雄:华衡与颜辉(慰问者:邹紫金 、王忠厚)

     华衡(99岁):在儿子颜小行、女儿颜小军陪同下,与慰问组热情交谈。华老生活自理、神采奕奕、谈吐清晰。华老曾在三野负责军饷与枪支管理,以严谨细致、极端负责著称。离休前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老人虽较几年前清瘦许多,但依然精神矍铄,言谈间仍可见当年的干练风姿。

     颜辉(101岁):宁波籍抗战老兵,中学时代起投身救亡运动,后毅然从军。曾担任宣传干事、指导员、记者、主编等职,在解放战争中负伤,被评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因文笔犀利被誉为“铁笔战士”。离休后仍致力党史征集,业绩载入《当代中国》等辞书。年初后几次抢救,目前正在康复之中,慰问组深切祝福老人早日康健。

     (二)百岁典范:谷音与季音(慰问者:刘爽、江申平、陆海英、艾幼明,郭晓梅、王艳京、谷一民)

     谷音(106岁):分会最年长的老战士,现居于海航嘉盛养老院。由女儿艾幼明推着挂鼻饲的她迎接慰问组。房间回荡着《新四军军歌》,老人微闭双眸静静聆听,墙上悬挂着青春年华的照片。这位从上海赴苏北根据地、投身新四军的女战士,历经机要、财务、军工等岗位。解放后进入中南财经大学学习财会并担任系党总支书记,后于冶金部离休。她的成长历程是战争年代革命青年追求进步的生动写照。

     季音(103岁):在协和医院休养期间,仍思维清晰,言谈间屡屡提及“皖南事变”中生死与共的战友(如蔡平会长之父蔡敏、黄小宁秘书长之父黄迪菲)。1941年曾被关押于上饶集中营,越狱后矢志归队新四军军部。解放战争期间任新华社前线记者,亲历并报道了华东、华中多场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政协会议及开国大典报道,后任职于《人民日报》农村部,刊发多篇影响深远的文章。虽卧病榻,却心系往事、情牵战友,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三)坚守初心:成少伯、魏龙泉、顾德芳(慰问者:江申平、刘爽、陆海英、郭海鹏、陈小琴)

   成少伯:江苏盐城人,曾担任新四军文书、组织科长,解放后在财政部与中组部任职。慰问时,其女成音(北京广播电台前主持人)全程记录暖心时刻。曾与成老共事的刘爽动情回忆、感念他始终发扬新四军“认真、实事求是”、“敢担当”的优良作风。离休后,成老收集并捐赠500余件革命文物予新四军纪念馆。如今他身体康健,体检指标正常,是老兵中健康状况极为出色的一位。饮食睡眠良好,仍喜爱牌类娱乐。应慰问组邀请,成老欣然挥毫,以苍劲笔迹写下“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笔墨间尽显老兵风骨与赤子深情。整个过程笑声不断,氛围轻松愉快,最后大家合影留念。

     魏龙泉:江苏镇江人,曾在《苏浙日报》《大众日报》从事校对工作,1948年随军进驻上海。解放后长期致力于出版事业,自学俄语、英语,翻译及撰写文章百余篇,并出版《美国出版社的组织与营销》(曾赠予军部分会)。慰问当天,身着红色T恤的魏老在一直环伺左右的女儿魏鸣陪伴下静候慰问组到来。慰问组看到魏老清瘦了许多,但脸色透红,精神矍铄。在大家的邀请下,他高兴地现场题字,写下对祖国与党的诚挚祝福。我们走时,他还起身恋恋不舍送我们到门口。

     顾德芳:在中央气象局宿舍,顾老紧握慰问组成员双手,用浓重山东乡音倾诉思念。儿媳卢毅展示了家中珍藏的老照片和记录一等功、三等功事迹的剪报。顾老曾在山东任通讯员,在解放区新华书店工作,1949年参与接管上海,后在中组部印刷厂和中央气象局印刷室担任领导职务。顾老一家情系家国,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其子顾伯海(原军部会员)生前曾为慰问老兵奔走,不幸早逝;儿媳义不容辞,将照料重任担在肩上。更可喜的是,孙子今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攻读航空专业,立志延续父辈理想。研究会把顾老列入特别关注对象。2020年,宋小兵副会长在慰问后便与领导们专题商议如何帮他家解决困难;此次得知顾老起夜不便,研究会更是第一时间寄送方便器, 将关怀落到实处。

     (四)奉献终身:顾复生、梅志谦、维克(慰问者:王艳京、郭晓梅、艾幼明、江申平、刘爽、陆海英、黄小宁、刘晓菲)

     顾复生:慰问时见顾老呼吸明显困难,大家即刻联系医生并协助送她入院治疗,现场关切之情深切可见。顾老早年学医时便秘密加入地下党,1950年毅然赴朝参与医疗支援,荣立一等功;后又远赴苏联攻读医学,获副博士学位。归国后长期服务于协和医院、友谊医院,成为深受尊敬的内科专家。

     梅志谦:梅老正在北戴河疗养,慰问组专程赶赴其孙媳单位,代为转达研究会对他的惦念与致敬。梅老参军后一直从事宣传与文化工作,解放后先后投身运输、政治及医疗等多个领域,因贡献卓著获评省级劳模,并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离休后更被授予“北京建设之星”。

     维克:军部分会秘书长黄小宁与会员刘晓菲连年探望卧病的维老。他虽腿骨折行动不便,仍每日听儿子读报纸关心国事。维老革命时期改名“维克”,彰显一心向党的坚定信念。盐阜师范毕业的他曾担任教员、辅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电报员严守机密,解放后从一机部汽车厂起步直至担任厂长,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这些新四军前辈既是昔日战场上的英勇将士,也是和平建设时期的行业楷模。此次慰问不仅传递了研究会与社会对老兵的深切关怀,更让后辈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他们的奋斗人生与崇高精神已被历史铭记,并将持续激励我们砥砺前行。致敬伟大时代!致敬人民英雄!


     军部分会 海英、刘爽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