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不忘老区人民养育情 慷慨捐赠80万元报恩


    近日一则《开国上将之女给泾县中学捐赠80万,背后有这段感人故事》的帖子在各网络群中快速走红,令读者感叹一位不忘老区人民养育情慷慨捐赠80万元报恩的善举,是践行习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行动。

    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1113日,安徽省宣城市慈善协会接收到一笔特殊的80万元捐赠。根据捐赠者傅寰的意愿,设立“傅寰奖助学金”,将这80万元定向用于泾县中学,支持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这笔捐赠巨额资金的善举,见证了80年的军民鱼水情,见证了革命军人后代和革命老区人民的血脉相连。

    傅寰,19403月出生于安徽省南陵县三里乡。父亲傅秋涛时任新四军一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团团长,在4月率部粉碎日军“大扫荡”在父子岭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成功地保卫云岭新四军军部的安全,这一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新四军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战斗士气。当时,第一团由时任副参谋长的张铚秀主持了部队的庆功会。同时还为傅秋涛和陈斐然夫妇出生的女儿做了“满月礼”。

    19411月不到1周岁的傅国美,跟随父母参加了新四军军部的北移行动。途中却遭遇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震惊之外的皖南事变,父亲傅秋涛时任第一纵队司令员兼老一团团长,母亲陈斐然时任教导总队女子队指导员。新四军将士在叶挺军长的指挥下奋起反击,决意要杀出一条血路,突破国民党军的重围,以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为了确保突围的顺利实施,在当时严峻的战斗环境下,傅秋涛和陈斐然夫妇只能把近10个月大正在怀中吃奶的婴儿托付给泾县当地的群众家中抚养,撤离了战场。傅国美的父母成功突围了,而她却经历了在皖南百姓家中不停地被皖南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的转移,以便躲过国民党军和特务的搜捕。

    傅寰在所写的《我的皖南父老乡亲》文章中,讲述了自己和泾县人民的故事。骨肉连心,母亲陈斐然放心不下地说:“孩子送下山有两天了,部队还没能突围出去,我想知道孩子的情况。”部队就派了一位同志下山去探望。第二天清晨,那位同志回来报告:孩子寄养的那家人家全家人都被敌人杀害了,尸体还悬挂在那里,孩子不知下落。当时母亲就哭了起来,并说:“以后要有了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也不能让孩子离开我。”傅寰回忆:我在皖南父老乡亲们无私无畏的大爱中,生活了整整9年,从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长到9岁。我之所以得以幸存,完全是在皖南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关照下,在皖南人民的保护下,躲过了无数次国民党军和特务的搜捕,安然地度过残酷的战争年代,而没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胜利,芜湖、南京相继解放,部队派人来找傅国美,皖南党组织派专人把她送回到上海的部队,让这个小女孩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傅寰回忆:当时的我,却根本不想离开寄养我的人家,更不想离开给予我无限关怀的这里的亲人。我的亲生父母见到我非常高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失去多年的女儿竟然又能平安回到他们的身边,而且长高了,也长大了。父亲母亲最初给我起的原名叫做傅国美,意思是希望我们未来的国家富强美丽,没有硝烟,没有战争。当时父亲傅秋涛见到我后,高兴地对母亲陈斐然说:“改名吧!叫傅还(后来把“还”字改成了同音的“寰”字),皖南人民不但把我们的女儿养大了,还安安全全地送了回来,我们这个女儿是失而复得呦!”

    傅寰跟随父母经历的特殊人生,使她成为了国民党发动的那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最小的亲历者,其经历被收录在即将出版的《浴血皖南--皖南事变亲历者简介》书中。傅寰的父亲傅秋涛后来到新四军第七师任副师长、代理师长,母亲陈斐然也在第七师战斗过,他们都是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的会员。

    风雨人生几十年,傅寰大姐十分感激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在自己80周岁生日之际,做出了捐出平时的积蓄80万元,支持革命老区教育事业的善举。傅寰曾经说:“在那么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皖南的父老乡亲们对我的救命之情,养育之恩,使我终生难以忘怀,我会永远铭记在心底,我将永远怀念他们,永志不忘!”这就是革命军人后代傅寰和革命老区泾县人民的血脉亲情的最好的典范!

                                              七师分会  罗亚滨供稿

                                                20201116